自我覺察 的緣起
自我覺察 的練習,是從我工作一段時間後開始的。在剛開始踏入社會工作的時候,我將自己私下的生活和工作切割得很開,休假的時候一概不回應工作的事情,不回應也不去煩惱,目的就是希望能夠將自己的時間和工作切割開來。後來,工作範圍和職責隨著升遷也擴大了,除了要讓一個店鋪的營運順利運行,我也需要時時地照顧到團隊其他成員的工作狀況。慢慢地,我開始打破過去我對工作和生活平衡的原則,我會在休假的時候看當天的日報表、回應群組的訊息,我越來越覺得失去了自己想要的生活。
直到有一天,我意識到:每天早上一起床想到要面對上班這件事就感到很憂鬱,但是我都沒有好好地整理這份心情,只是讓自己日復一日地維持同樣的模式開啟與結束一天。進入工作狀態時,好像在強迫著自己恢復活力,那聲音似乎是說:「因為你現在在工作,所以你必須要有工作的樣子。」雖然心裡的聲音告訴我,這樣的活力只能維持一下下、我只是在苦撐著,但我依舊沒有足夠的精力去理解那無力的來源來自哪裡。(延伸閱讀:如何探索自我?從回顧你的2019開始)
透過書寫和內在自我對話
當時的我無法分辨出那低落的情緒是什麼,又是因為什麼事情引發這般情緒,我只覺得我需要換個工作環境,試試其他自己更有興趣的工作。沒有意會到這其實是頭腦為了保護我們而產生的理性做法,只是暫時先將情緒給掩埋了,但並未收拾好它。如果沒有好好地釐清情緒的來由,它將會在下次類似事件發生時,又再次來襲。
我利用寫日記的方式,透過文字的書寫,能夠釋放累積已久的負能量,或是幫助清晰不清楚的想法。因此我還蠻喜歡寫日記,並練就隨處就寫下當下的感受。如果那股情緒又來了,甚至伴隨著生氣、憤怒、哀傷,雖然發生在不同的事件,但是和過去的感受是相同的,為什麼會浮現相同的感受呢?過去發生過的情境,為何又會出現在腦海裡?它想暗示或帶給我什麼嗎?以下分享我在寫日記時,幫助自己更清晰、覺察內在的幾個簡單步驟:
- 不帶任何目的,寫下當前的心情
- 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感受或情緒產生(因為什麼人、事情而引發這股情緒)
- 想從這起事件裡獲得什麼東西
- 可以怎麼做來達成你所希望的
自我對話的練習
- 為什麼我會感到緊張和焦慮呢?
- 因為對生活不滿意,但是又必須工作
- 最近要完成的工作太多,很多事情要做、感到很煩躁
- 想去運動讓身體動起來
- 想多練習英文口說
- 那就將工作的優先順序排列出來
- 安排下班後的運動時間
- 安排練習英文口說的時間
流一滴眼淚的8000種理由 : 情緒顆粒度
在蔡康永的情商課中,提到「 流一滴眼淚的8000種理由 」。這是由一位德國作者:約翰凱尼格( John Koenig )所著作的《 悲傷辭典 》( The Dictionary of Obscure Sorrows )中,彙集了8000種不同的詞彙來形容悲傷。意思是說,當你難過的時候,每一種令你難過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,而理由居然多達8000多種。例如:
anecdoche (n.)
大家都在熱烈交談的時候,你也想要參與,但是沒有人要聽你說。
rollover reaction (n.)
你原本對某個人懷抱著美好的印象,但是這個印象突然被打破了。
如果我們不能辨別自己的情緒來自於什麼,那我們將會活得越來越模糊。情緒是有各種層次的,不管是辨認自己的情緒,或是辨認別人的情緒,都需要辨認情緒的能力。這種能力,我們稱為 情緒顆粒度 ( Emotional granularity )。
情緒顆粒度細緻的人,很懂得分辨不同的情緒,像是流淚有可能是因為感動、難過或惆悵⋯⋯。你可能表現得很豁達,可是背後隱藏的其實是你對你的人生的某一種不滿意。
生活的帳本 : 情緒日記本
你一開始探索自己的情緒,你就會得到一份從容。如果你一味地埋沒在自己的難過裡,你得不到這個呼吸的空間。可是你一旦開始探索自己的情緒,本來一片模糊的、可能很混亂的人生,會一絲一毫、漸漸地展露出它的面目來。所以我們都需要練習記錄每一天的情緒,探索情緒的來源。
如何建立 情緒日記本
- 記下重大的情緒經歷:發生了什麼事
- 在什麼時間
- 發生在什麼地點
- 與事件關聯的人物
- 你感受到了什麼樣的情緒
- 避免使用模糊的大字眼,例如:難過、傷心⋯⋯
紀錄情緒日記本的好處是,你可以向自己傾訴情緒,不用因為一直找朋友哭訴,而造成其他朋友的困擾,向日記本傾訴是個很好的出口。並且找到自己在情緒上的地雷區,你能夠更瞭解真正使你快樂和難過的事情,也會更清楚你自己是個什麼樣的人。而你也會明白,經歷這樣的事件後,你有什麼樣的需求。
自我覺察 小練習
回想最近一次是什麼原因無法靜下心來專注在一件事情上呢?感覺好焦慮、好緊張,連帶影響工作的效率也變差了。花個5分鐘時間,深吸一口氣,準備一張紙和筆,照著上述的方法,寫下你的 情緒日記 ,相信你一定也能夠更瞭解內在的自己、覺察真正的自我 。自我覺察也可以說是一種發現內在情緒的探索。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