每個人應該多少對自己的人生有許多想像,也許是盡情地做喜歡的事、安穩地生活在沒有紛擾的地方、和愛的人在一起、四處流浪看遍世界人文風情與美景……,因此我們需要勇氣面對。
來到南京前,我也設想了一些想完成的目標,記錄走過的地方、獨自去旅行、認識當地朋友……等等,其中完全不包含在中國認識的台灣人,也沒想過會在南京遇到台灣人。搭上飛機,難掩興奮之情,我猜是不知名的流浪在作祟,下一分鐘即將抵達沒有人認識我的城市。一下飛機,走進空蕩蕩的學校宿舍,一個大房間裡,似乎就是我的全世界,只是還多了寒冷、害怕與寂寞。
走出台灣就是走出舒適圈嗎?
每當人生陷入困境時,許多激勵文章就會告訴你:要走出舒適圈,才能讓自己更加成長。那麼走出台灣就是走出舒適圈嗎?有時候反而是讓你更習慣舒適圈。
一個月過去了,我在南京大學裡和台港澳的交換生當起學校食堂的美食評論家、桌上遊戲的好隊友、一起壓馬路的好姐妹、八卦緋聞的不負責名嘴,還有合作無間的旅遊團隊。日子過去了,我究竟留下了些什麼?說好的目標跟理想呢?沒有煩惱、對未來也毫無意識,在輕鬆安逸裡過日子,換來的就是毫無競爭的一生!我什麼人也沒有說,害怕一旦說出來,就必須承擔更大的責任去完成,以為自己做的到,最終依然打敗不了心中的敵人。
另一個原因是:我怕被偷、被搶、被拐,這是對中國一無所知的台灣人最直接的告白。現在回想是多麼愚昧的成見啊!於是選擇繼續待在我們所熟知的城市裡生活,可以不用害怕被算計,因為熟悉讓我們以為可以互相照應。社會刻板印象阻礙了人與人之間正常的認識和交往, 連看一個勞工的眼神也會害怕,我可以算是其中一個受害者吧。在這裡我不會為了要解決刻板印象的問題,述說中國有多好、平反台灣的老舊觀念等等太過理想的話,站在平衡點上權衡事件的發生與形成的原因,是我在這趟交換生涯中體認很深的另一個重點 。
其實交換生的恐懼是一樣的,選擇和團體一起玩樂,回憶過去的共同經驗,找尋和自己相像的人,一起組團去其他城市旅遊,為的是博得在異鄉的陪伴,不願輕易地面對孤獨與獨立。你說這樣子可以在異地互相照料彼此,是的,那回台灣了之後呢?
我們都不願意別人戳中自己的脆弱,於是在臉書上拼貼旅遊的照片和歷經感動的文字,但真實在生活裡遭遇的挫折與困境,只有你我才知道。我想表達的是:並非旅途上都如他們說的那麼美好與感動,承認懊悔與面對脆弱的那一面,才是更真切的過程。最後它們都會變成你的囊中物,就像現在我能夠誠實地面對那些日子裡的我。
帶著不安繼續上路
心裡呼喊的聲音迴盪了不下千次:我想獨自去旅行生活!
我會帶著惶恐、不堅強一起上路。
No Comments