英文學習的迷思:英文要很好才能出國嗎?
關於英文學習,英文能力要很好才能出國嗎?我想,這是一個非常常見的問題。在我來到倫敦之前,我也對自己的英文能力沒有什麼信心。即便從國中教育開始,我們就已經開始學習英文了。但在台灣的我們,沒有多元與國際的環境讓我們能夠「說」英文。加上台灣人生性害羞,害怕暴露自己的錯誤,於是學了很多年的英文,還是克服不了心理障礙,說不出一口好英文。
語言是一種交流的管道
但這個想法在我遇見我的歐洲室友們時,大大地改觀。我的室友來自保加利亞、義大利、波蘭、菲律賓⋯⋯,我們第一次見面時,他們不約而同地說:「你的英文比我好很多!」我心想:「他們怎麼會覺得我的英文很好呢?是不是哪裡誤會了?」有好幾次我們在聊天時,可能因為對方發音不太標準、文法也不太對,聽不太懂對方想要表達什麼意思。或是自己說了一些比較深一點的字,就要換成簡單一點的單字來溝通,或是加上肢體語言來幫助溝通。在交流的過程裡,我們沒有恥笑對方的英語能力不好,反而是更用心地想讓對方瞭解自己的意思。
還有一次在工作時,因為聽不懂一個單字,跑去詢問一位從馬來西亞移民來英國的男孩求解,後來我們聊著關於台灣的英文教育和台灣的環境,大部分的台灣人都很害怕說英文。「I’m still learning.」I said. 「You’ll be fine. Don’t worry.」He said. 他不但沒有責怪我,更是鼓勵我:「一切都會好的,不要擔心。」其實,語言不過是輔助雙方能夠交流與理解的一種方式。
表達和交流是促進學習的催化劑
在台灣時,總是在想要怎麼提升自己的英文能力,聽Podcast、Online English、Reading⋯⋯,但是在上完課、結束通勤時間後,思考彷彿又回到了中文的環境裡。學習了很久很久的英文,以為會有一個終點。卻沒想到,身處在英語系國家後,每天依然不斷地在學習,不論是在地鐵上看到的廣告標語、逛超市時看到的商品名稱,或是來趟博物館之旅裡的展覽介紹,永遠都有新的事物可以學習,也永遠不會停止。而當你想和別人交流的更多、用更精確的用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時,你就會學得更快、更多,而且也更願意嘗試「說出來」。
口音不是決定英文好不好的關鍵
除了在文法、單字、造句以外,許多朋友在發音的要求上也希望可以講一口純正的美式英語,但其實口音並不代表你的英文程度好或不好,只是可以更快速地讓人聽懂你說哪個字、什麼意思。在倫敦有各國的人種在這裡生活著,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口音,你要適應的不只有一種口音。當然如果可以說得很標準會為自己帶來自信心是很棒的(關於對口音的想法,推薦可以看Youtuber:Lily的這個影片)。更重要的是,你要能夠說出來讓大家理解你想表達什麼。
別害怕錯誤,錯得越多學得越多
我很感謝在這一路上不斷支持和鼓勵我的老師們,他們每次都說:「Don’t worry. Your speaking is very good!」「Even natives make mistakes.」從我自己的經驗裡面,也發現到台灣人很怕犯錯,好像犯了個錯就犯了天韜之罪一樣。在西方文化裡,犯錯是沒有關係的,當你犯了一次錯誤,你也就學到了一次的經驗。學習,永遠沒有準備好的一天,只要願意嘗試,就能夠從經驗裡學習。踏出那一步,你就會知道路該怎麼走。錯得越多,同時你也學得越多。學習語言,都是先開始才有下一步的。
想鼓勵那些總覺得自己還不夠好的朋友,我們永遠都會在一邊行走著的人生路上感到不安和害怕,沒有所謂最好與最差,每個人都是活在自己當下最好的時刻。所以相信自己,勇敢地走出去,我也相信你們可以做到的。
我在通勤時常聽的Podcast:
All Ears English
我在這裡上線上英文:
WUWOW (我的推薦碼:12I6592Q)
可以先申請免費試讀,他們會安排一位老師和你實際上課,測驗你的程度,同時你也可以看看是不是喜歡這樣的上課方式,有什麼問題也都可以問我喔!
Read More…
・【英國生活】疫情影響下,依然無法動搖想改變人生的勇氣
・探索工作的意義|離開職場後才明白的事
・自我覺察的練習:從寫日記開始覺察內在情緒
・臣服的力量|順應生命的流動
・倒數的日子|抵達終點的力量
No Comments